2010年6月27日 星期日

2010年6月24日 星期四

俠家源流

之前曾簡單介紹本門, 現在以當年俠家國術總會刊登的介紹為大家再談本門源流


王隱林挾技行走江湖, 行俠仗義, 威名暄赫於武林, 自立為俠家, 人稱之為廣東十虎之首, 然其擇徒甚嚴, 不特資質品性甚佳, 更要家境富裕, 方能列入門牆。



本來學武之人應有好的環境,專心學習, 故有文窮武富之說, 王隱林以此原則授徒亦未可厚非, 故其授徒, 人稱之為金,銀, 銅功夫, 家庭富裕之子弟, 能以金(真金)為束修者則為金功夫,以銀(白銀)為學者則為銀功夫, 以銅(銅錢)學功夫則為銅功夫, 其實弟子們之環境許可, 而能用多少時間學習, 是否能不用負擔經濟, 專心學習而定。但從學於王隱林之師兄弟們永不互相印證武功此乃事實, 將其分為金銀銅功夫, 亦非無道理也。

王隱林弟子之中李英泉馳名於百粵, 年長一輩亦多聞之李師傅最出名之弟子在粵盛名者,亦有如何竹林之著名跌打醫術, 但不大為後人所知是李英泉師傅之門徒, 而在廣東享有盛名之蔡懿恭, 在上海精武會能佔一席位而為人敬仰的拳師羅述祖, 亦為李英泉師傅的得意弟子, 其實蔡懿恭, 羅述祖乃一加一等於一而已, 都是同一個人, 李英泉是蔡懿恭之開山師傳。後期,李師傅聞說其師王隱林歸隱肇慶鄉間,甚少親故, 年老目眊, 故薦其弟子蔡懿恭親上肇慶迎王隱林於廣州西關家裡, 再學金功夫。據蔡師父說, 王隱林師傅教其武功時, 巳需要用手摸而辨其招式是否正確, 由此而知李英泉師傅對業師之一片苦心安排。使其業師晚年能有此上佳境遇, 以渡晚年, 誠是難得也。

李師技傳幼子李傑,李傑師傅當年行醫於香港, 懸壺濟世, 業餘亦授徒, 及後組織俠家國術總會, 發揚俠家拳術, 保全國粹, 擔當承先啟後之責, 以一身所學拳術, 原原本本的不加不減的傳下來, 李傑師傅為人耿直, 不較名利, 認為拳術應使其真, 有者不能減; 無者不能加, 使其保存前者教下來之本來面目, 既然王隱林祖師, 能在武林喧赫一時, 佔有崇高地位個 則其武術成就, 非當今後輩所應該懷疑, 而近百年王隱林祖師得武林人仕敬仰。俠家拳術亦應在後輩中努力發揚。

2010年5月29日 星期六

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

拳分高下

李傑師父教導:文無第一, 武無第二; 意為功夫沒有說自已第二的,那除了“講手”分高下, 還能如何分功夫的等級呢?

李傑師父說前人有如此名言::,下乘功夫; 連消帶打,中乘功夫
;不招不擋, 一招取敵(或不招不架就是一下)為上 乘功夫。

這不無邏輯, 有頭腦的人一聽便明。
打, 如果敵人手腳比你硬,那你便輸了。你可能會想我練得比人硬不就行嗎 ? 那你能肯定你是世上骨骼最硬的人嗎? 第二, 所謂:一膽, 二力, 三功夫。 現在談的是功夫, 不是在談誰力大。

連消帶打, 最終還是要等別人出招再打

不招不擋, 一招取敵, 根本就不用理會敵人用什麼拳法功夫, 我有我打,方能自在地出招, 還要一招取敵

古代武術的智慧就是如此高深, 又是如此直接, 而俠家就是其中流傳至今的古武術


2010年5月21日 星期五

俠家拳: 拳不離手, 曲不離口

俠家拳 講求刻苦鍛練, 躬行實踐

所謂“拳不離手, 曲不離口”, 由於俠家拳易學難精, 不通過刻苦鍛練, 跟本發揮不出俠家拳的威力; 不通過躬行實踐, 一來沒有動力去進步, 二則不能從實戰而成就技術的精巧

俠家故事 簡單介紹

簡單介紹一下本門俠家之故事:

廣東十虎之一: 王隱林, 把西藏武術原名:獅子吼, 意為: 上天下地, 中間唯我獨專,傳到廣東, 王隱林有感獅子吼之名太霸道, 後改: 俠家 ,旨在行俠杖義, 亦志在反清。 王隱林收徒有王漢榮、王敬初、王林開, 李英泉。

李英泉年青時曾多次跟王隱林打入旗下街(即清朝人住的地方),由於李英泉對王師照顧有嘉, 同時亦跟王隱林出生入死打旗下人, 因此盡得王隱林俠家之金功夫。

時間轉到日本侵華及後內戰, 李英泉幼子李傑師父舉家逃難到港, 本來李英泉傳藝兒子, 不鼓勵向外傳藝, 因為俠家拳技出名兇殘,傳人於德無益, 二是教拳本不易維生。 不過, 李傑師父看不過當時香港強者欺弱者的情況, 希望教弱者自強, 故擇徒而教.

俠家功夫分"外八門"及"內八門", 亦有兵器, 強調實戰搏擊